說起猛禽,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鷹和雕這樣的掠食性鳥類。
體型高大,翼展驚人,擁有十分銳利的鉤形嘴和爪子,翱翔在天空中,當發現目標后,就會從天空中俯沖下來抓住獵物并吃掉它,似乎這些鳥天生就屬于藍天。
然而有的鳥,天生擁有大而有力的翅膀,明明能飛翔,也屬于猛禽一列,卻喜歡在草原游蕩。
一起來認識一下,在猛禽中獨一無二的, 喜歡在地面捕食的蛇鷲。
外形優雅的長腿紳士,但穿著「毛褲」
蛇鷲屬于蛇鷲屬下僅有的一種大型陸棲猛禽,只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大草原。
蛇鷲體型高大,但外形非常優雅。
它是現存最高的猛禽之一,身高可達1.5米,翼展也能超過2米。
如此身高讓蛇鷲擁有了 令人羨慕的大長腿,可以說,在現存的猛禽中,它的腿是最長的。
蛇鷲全身羽毛不是灰色就是黑色,上半身是灰色的,下半身是黑色的,但在頭部淺灰色的羽毛中,長著20根又黑又粗的黑色冠羽,平常冠羽是往下耷拉的,只有在緊張或者生氣的時候,黑色冠羽才會豎起來,乍一看如同紳士帽子上的羽毛一樣。
蛇鷲外形條件具有先天優勢,走起路來也自然讓人賞心悅目,遠遠看去,兩條細長的腿在大草原上昂首闊步地行走,如同模特走臺步一般優雅。
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腿的上半部分覆蓋著黑色絨毛,如同穿了一條「毛褲」。
秘書鳥?
外形雖然優雅,但別忘了蛇鷲依然是猛禽之一,不容小覷,它們獨特的捕獵方式和恐龍非常相似,在非洲草原到處游蕩,踩到什麼就吃什麼。
但它擁有一個非常浪漫和書生氣的外號「秘書鳥」。
秘書總給我們文質彬彬的感覺,為什麼會和猛禽扯上關系呢?
在歷史記錄中,關于這個奇特名字背后的故事說法有很多,很多也難以考究。
歐洲人在19世紀首次發現這種鳥,而之所以這麼稱呼,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:
1、蛇鷲頭部后側長有黑色冠羽,和人類耳后插一支鋼板的形象很相似;
2、灰色的羽毛,如同披了一件獨特的灰色外套,再加上大腿上的黑色腿毛,這個形象和男性秘書穿夾克戴領帶的形象很相似,于是就有了這麼浪漫的稱號。
除了秘書鳥,蛇鷲的別稱還有很多,例如:
射手鳥,能輕而易舉地消滅最毒的毒蛇,用長腿把它們踩暈,然后像恐龍一樣把它們整個吞下,因此得名;
行軍鷹,大長腿擅長行走,活動范圍很廣,平均一天要走二三十公里。
逼不得已才飛行,像雞一樣在草原上覓食
大多數猛禽都以從天而降,用鋒利的爪子誘捕獵物而聞名,而蛇鷲捕食的方式特立獨行。
它們在草原上穿行,如同在院子里找蟲子吃到的雞,不停地掃視地面,尋找獵物的蹤跡。
當它們發現什麼東西時,就會迅速地把它踩或啄,然后再吃掉它。
科學家認為,蛇鷲和史前巨鳥恐鳥的捕獵方式很相似,因此研究人員正在研究蛇鷲的狩獵技術,來增加對恐鳥的認知。
喜歡在陸地,并不代表不會飛。一般來說,當有危險的時候,它就會向高處飛行。
獨特的捕獵技術,吃毒蛇如同吃辣條
光從名字就就能發現,蛇鷲就是蛇的天敵,就連劇毒的非洲毒蛇黑曼巴也不放過。
當蛇鷲發現毒蛇時,并不會貿然進攻,它有自己的戰術。
首先,挑釁。
對于蛇來說,蛇鷲簡直就是居高臨下,蛇的一舉一動完全看在眼里。蛇鷲就會開始挑釁并恐嚇毒蛇,以此來消耗蛇的體力。
蛇鷲完全不怕毒蛇咬自己的腳,別看它的腿下半部分是光禿禿的,但是布滿了厚厚的鱗片,毒蛇的毒牙無法穿透,毒液自然也不能進入蛇鷲的體內。
其次,進攻。
先用兇猛的腳猛擊對方臉部,如果這還不夠,還會在攻擊時展開翅膀,揚起頭上的羽毛,讓自己看起來更大更可怕,同時這也是一種救生防御技術。
因為很多毒蛇毒性很強,被咬上一口絕對是致命的,為了避免被咬,展開翅膀是為了分散蛇的注意力,蛇就會去攻擊它的羽毛,而羽毛屬于外部組織,咬一下根本不致命。
和蛇周旋一段時間后,蛇鷲開始下狠手了。
蛇鷲最出名的就是它們異常長的腿,可以用巨大的力量,短時間內對蛇進行「連環踢」,直到獵物昏迷。
這種瘋狂的動物攻擊特別擅長對付毒蛇,連環踢速度快到驚人,往往一擊致命。
科學家發現,蛇鷲快速地連續踢腿,每次踢腿的速度只有15毫秒,相比較,人類眨眼的時間為100毫秒。
第三,高空摔。
如果連環踢都無法讓蛇昏過去,蛇鷲會將蛇叼到空中,然后讓其墜落在堅硬的石頭上,試圖摔獵物。
當蛇昏過去后,蛇鷲就可以將蛇撕成一段一段,一條一條享用,如同吃辣條。
最后
和其他猛禽的遭遇相似,蛇鷲也面臨著自然環境惡化而數量減少,如今種群數量不超過10000只,屬于易危物種。
左邊非洲禿鸛,右邊蛇鷲
但是在非洲,蛇鷲是非常受人尊重的,一些南非人會把它當做寵物,來消滅作物上的小害蟲。
它也是蘇丹的國鳥,國徽中就有它的形象。
非洲更是將這種鳥視為驕傲,甚至用蛇鷲的形象發布了65套郵票。
不僅感嘆,同樣是大長腿,但因為喜歡吃腐肉和翻垃圾場的非洲禿鸛,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,顏值似乎真的是很大因素。